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枫桥经验已经在实践当中得到了创新发展,如今焕发出了旺盛活力与蓬勃生机,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常青树”。现阶段,在新时代下,高校需在安全保卫工作当中融入枫桥经验,加强预警,做好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重视学生心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这样才能对师生安全予以保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新时代下高校安保工作当中枫桥经验的有效运用展开探究,希望能为高校开展安保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枫桥经验
前言:1963年,浙江枫桥地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枫桥经验”,其核心在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就地解决,减少逮捕人数,实现治安良好。多年来,“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其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主要归因于它与时俱进的本质,能够灵活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在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枫桥经验”为高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重要的价值导向。高校应深入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构建长效安全机制,确保校园的平安与和谐。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一)组织各种类型的交流活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组织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的方式,精心筹备各种师生参与的轻松愉快的师生倾心交流活动。例如,校保卫处可以设立“师生安全稳定工作互动日”,定期与师生代表开展深度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合理诉求。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更加精准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安全服务和个性化的关怀。同时,校团委可以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平台,邀请校领导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为青年学生解答疑惑,提供人生方向的指引。此外,校学生处可以创新性地设立“学生议事会”制度,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用自我教育的形式,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还能使他们成为学校安全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二)建立系统化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养
首先,将安全教育全面融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之中,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能持续增强安全意识。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将安全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朋辈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安全教育的组织和传播中。例如,高校校卫队可以与保卫处紧密合作,协助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及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同时,成立学生安全宣讲团,由学生骨干担任主讲人,分享自己的安全经历与经验,让其他学生从中受益。此外,学生安全信息员也是一个重要角色,他们负责收集与反馈校园内的安全信息,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后,开展多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注重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在教育内容上,除了注重消防安全、防恐反暴等演练外,还应增加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等实用技能的培训。在教育方式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素质拓展等多种互动性较强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和掌握安全知识。同时,充分考量新媒体平台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借助如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使教育内容更加精准化,灵活化,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打造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鼓励共同参与
(一)逐层落实安全责任
每年年初,高校应组织召开全校性的安全工作会议,旨在全面审视和部署当年的安全保卫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校长应与分管部门负责人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得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一举措不仅使全校师生员工深刻理解到“大安全观”的重要性,也确保了各项安全保卫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严格执行。通过这样的联动机制和责任落实,高校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构建警校联动、校地共建的联动机制
面对现阶段日益严峻的校园安全环境,单纯依赖校园内部的安全保卫力量已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高校需积极拓宽合作视野,与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卫生机构、以及社区等外部单位一体防治,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机制。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效率,还能在关键时刻为校园提供及时、有效的外部支援。为了进一步加强警校之间的联动工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警务资源,与警务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这些警务站不仅可以为校园提供及时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防止事态升级恶化,还能通过定期的校园周边环境隐患排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此外,高校还可以与当地公安机关携手,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通过举办“普法之行”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爱心之旅”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安全教育”活动则专注于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平安沙龙”和“平安宣传晚会”则能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除了上述活动外,高校还可以创新性地开展“三学三送”活动。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学榜样、学法律、学防范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同时,通过送课程、送知识、送文艺活动等方式,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三、建立四防并举的防范体系,消除安全隐患
(一)强化人防作用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人防仍然占据核心力量,保卫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直接关系到保卫工作的成效和质量,他们肩负着确保校园安全环境稳定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需对保卫队伍的建设予以高度关注。一方面,高校需积极吸纳经过专业安全保卫训练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应急疏散安全知识培训会、学生工作学习研讨会、应急逃生演练和户外团队协作训练等活动,持续提升保卫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应急反应速度和综合素养。
(二)加大物防技防建设与投入
在技术防控方面,高校应致力于构建全面的校园安全电子监控平台,逐步实现对校园关键区域的无死角全面覆盖。通过实时监控,安保人员能够快速掌握校园内的各种安全隐患,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学生进行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这一举措不仅使高校安保初和思政工作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还为他们建立学生管理预警预防管理机制提供了大力支持,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为学生保驾护航。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式和任务。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定期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以增强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和防范意识。通过这些举措,高校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为了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高校应当不断完善技术防控措施,构建高效的电子监控系统,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同时,高校还应注重网络安全教育和大数据应用,以应对新时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挑战。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综上可知,“枫桥经验”对高校安保工作具有启示作用。高校应融入其精髓,强化安全监管意识,提升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以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傅华怡,郑旭阳.“枫桥经验”应用高校舆情干预研究[j].中国报业,2022,(16):78-79.
[2]周一.“枫桥经验”在高校内部治理中的运用探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2(03):79-83.
[3]陈韶成,殷云林,谢秉宸.基于“枫桥经验”构建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之路径[j].河南教育(高教),2020,(0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