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现象日益严重,给高校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通过对当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现状的深入分析,结合"枫桥经验"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枫桥经验;治理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模式,强调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一经验在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高校电信诈骗案件逐年升高,严重影响高校广大师生安全感,因此预防电信诈骗工作是现阶段高校安全管理过程中重要工作之一。在此背景下,借鉴并运用枫桥经验来加强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电信诈骗案件发案形势
(一)案件数量逐年上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信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高校师生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近年来,高校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学生年轻、好奇心强、网络使用频率高等特点,采取各种手段实施诈骗,使得案件数量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
(二)诈骗手段多样化。电信诈骗犯罪手段繁多,包括虚假信息诈骗、网络购物诈骗、金融诈骗、盗用身份诈骗、兼职招聘诈骗、学术欺诈等,诈骗分子往往利用高校师生好奇心强、网络使用频率高等特点,采取各种手段实施诈骗。
(三)诈骗金额较大。高校诈骗金额较大的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广大师生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容易受到诈骗分子的诱导。高校师生由于经济能力提高、信息泄露等原因,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导致高校诈骗金额逐年上升。一些诈骗分子甚至以投资、理财等为幌子,诱使高校师生投入大量资金。
(四)防范难度加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诈骗分子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诈骗,使得防范难度加大。高校师生的个人信息在各种渠道被泄露,使得诈骗分子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诈骗,增加了防范的难度。部分师生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足,缺乏警惕性,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增加了防范的难度。
二、高校电信诈骗治理现状
(一)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高校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师生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能够主动关注电信诈骗防范知识,积极参与防范诈骗的活动。高校师生不仅自己加强防范,还积极参与防范诈骗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周围的人传播电信诈骗防范知识。
(二)信息安全管理更加完善。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安全。另一方面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加强学校师生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建设,规范信息采集、存储和使用,防止信息泄露,降低电信诈骗的风险。
(三)建立协作沟通机制。一方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高校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电信诈骗犯罪信息、案例和防范策略,共同提高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开展联合宣传活动,高校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电信诈骗防范宣传活动,共同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高校电信诈骗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防范措施不到位。一是缺乏完善的防范体系,高校在电信诈骗防范方面缺乏完善的防范体系,没有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二是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培训、讲座形式单一,导致师生缺乏防范诈骗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职业学院对师生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协作机制不完善。一是信息共享不足。高校、公安、电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相关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交流,影响了对诈骗治理效果效果。二是责任划分不明确。高校与其他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容易导致在电信诈骗治理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现象,影响治理效果。三是合作资源匮乏。高校在电信诈骗治理过程中,与其他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资源匮乏,导致在信息共享、yd12300云顶线路的技术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治理效果。
(三)治理手段相对单一。一是宣传教育手段缺乏创新性。许多高校在电信诈骗治理方面主要依赖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是缺乏个性化措施。一些高校在电信诈骗防范工作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范措施,导致防范效果有限。三是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高校在电信诈骗治理过程中,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不足,导致治理手段缺乏科技含量,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电信诈骗犯罪。
四、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治理运用“枫桥经验”的路径
(一)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师生防骗意识。借鉴“枫桥经验”的预防为主理念,将防骗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是提高师生防骗意识的有效途径。
1.将电信诈骗预防纳入日常教学。高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如网络安全教育、法律知识等,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师生对电信网络诈骗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2.常态化开展电信诈骗公益讲座。高校应定期举办防骗讲座,邀请专家、公安民警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师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
3.多渠道开展电信诈骗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如防骗手册、海报等,随时随地提醒师生注意防范。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二)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阻止诈骗行为。“枫桥经验”强调问题解决在源头,因此,高校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电信网络诈骗预警机制,对各类诈骗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避免师生遭受损失。
1.建立信息收集系统。高校应该与电信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各类诈骗信息,包括疑似诈骗电话、短信、邮件等。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反诈需求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预警机制。
2.建立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高校可以发现诈骗行为的规律和特点,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对诈骗信息的预警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诈骗风险,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建立干预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高校应该立即启动干预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如电话提醒、短信通知、网络公告等。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及时报告可疑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工作。
(三)深化警校合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借鉴“枫桥经验”的群众路线,高校应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1.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与协调。双方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策略和措施。通过交流经验、分享信息,提高打击犯罪的精准度和效率。
2.积极参与公安机关的反诈宣传工作。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反诈意识和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与公安机关合作,共同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反诈意识,形成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
3.定期组织开展联合行动。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高校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行动中,通过借鉴“枫桥经验”中的群众路线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创新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防骗体系。借鉴“枫桥经验”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理念,高校应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包括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到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工作中来,形成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防骗体系。
1.广泛动员学生社团参与防骗工作。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活动形式,要鼓励学生成立防骗社团,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开展防骗宣传、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2.广泛发挥志愿者组织的作用。高校还应积极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引入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防骗工作中来,通过志愿者们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分享,增强学生们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3.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参与。这些单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能够为防骗工作提供有力的yd12300云顶线路的技术支持。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防骗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韶成,殷云林,谢秉宸.基于“枫桥经验”构建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之路径.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20(7):8-10.
[2]林仙,马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以台州学院创建“枫桥式”安全单位为例.科教文汇,2020(16):8-10.
[3]葛悦炜.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研究.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1,23(5):21-25.
[4]王格.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研究--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视角.法制与经济,2022,31(2):53-57.
[5]葛会美,许国梁,葛会娟,等. 高等院校应对网络诈骗策略研究[j]. 法制博览,2023(2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