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构建高校安全新格局的思考-yd12300云顶线路
学术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构建高校安全新格局的思考

[摘 要]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安全治理工作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性前提。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与日俱增,构建安全治理新格局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锚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复兴战略定位和历史方位,立足于教育强国建设总要求,重新审视高校安全工作的新定位,铆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等学校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构建新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安全工作新格局,以高水平教育安全护航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安全治理;立德树人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互叠加,高校安全治理工作面临的内部风险和外部挑战逐渐增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1]。高校安全工作事关立德树人成效,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大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校必须积极回应国家重大战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重新审视安全治理工作,推动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以更高水平安全新格局保障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保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确保经济长期繁荣稳定和社会持续和谐安宁做出贡献。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构建高校安全新格局的思考-yd12300云顶线路

(一)国内外形势引发“输入型”风险增大

当今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以俄乌冲突和巴以战争为代表的地缘政治冲突烈度加剧。西方国家对我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的政策极大地影响国内稳定局势和周边安全态势。如菲律宾在西方国家怂恿下制造南海争端、美英澳高调签署遏制我国的“aukus”防务协议。受国际热点事件刺激,青年学生在军事、外交等领域发言、跟帖,网络舆论活跃,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更杂、噪音更多。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社会稳定面临复杂性上升、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外“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带给师生员工心理上的波动、情绪上的冲击,进而可能引发行为失控;尤其是国内外问题互相激荡、现实与虚拟社会互动交织、经济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高校安全治理面临的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上升。

(二)高水平对外开放给高校安全治理带来新挑战

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高校要利用世界顶级教育资源,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推动“留学中国”品牌的建设与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主导权。高校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境外互动频繁,不但派遣学者出境研修,而且聘请外籍教师任教、接纳留学生深造。在扩大对外交流的同时,如何抵御敌对势力对师生员工的拉拢、腐蚀和渗透,如何守住教育安全红线、把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政治方向,保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对公众开放校园让高校安全管理“压力山大”

近日,北京大学副教授“跨栏”入校事件把高校安全管理推向风口浪尖,大学校园是否向公众开放成为社会热议。社会各界期望高校发挥公共资源优势、开放更多空间,让更多人受益。从部分校园开放后的实际情况看,校园偷盗、宠物伤人、非法传教等案件、事件多发频发,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从高校职能看,高校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阵地,尤其是有的高校承担国防军工等重要科研项目,安全保卫工作至关重要;从学生自身看,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一旦社会不法分子、精神失常人员进入校园,伤害师生员工,将造成严重后果。

(四)互联网成为高校安全治理的最大变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迭代升级,国际与国内、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分界线愈加模糊,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无序性、难控性为特点的舆论场域。一张图片、一段文字、一段短视频经全媒体“发酵”,短时间极易形成舆论旋涡、社会焦点。一旦应对失当,“茶杯里的涟漪”有可能迅速蔓延成为“社会巨浪”。社会对校园安全事件关注度高,尤其是被网络“发酵”后,极易形成社会“热点”,甚至变成“焦点”,以至于转化为处置的“难点”,成为安全治理的“痛点”“堵点”。青年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原生居民”,不仅深受网络社会的影响,同时也以独特的视角和活力,对现实和网络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安全工作如何立足于开放环境保障校园安全、如何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高校安全治理的增量成为校园安全治理工作亟须提升的能力本领。

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地位、赋予立德树人重大使命。高校安全治理是安全育人的前提条件,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高校要提高站位,跳出高校看安全,跳出安全看安全,要回答好两个问题:在建设教育强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高校安全工作何为?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高校安全工作何为?

(一)从“两个大局”高度审视高校安全工作

1.于“变”中创“安”,确保高校育人环境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之基。[2]伟大复兴是一个挑战层出、风险日增的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了经济要素配置方式与国际力量分布格局的重大调整,为伟大复兴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但是,也使我们面临更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国际力量持续分化的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不公正行为抬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增强。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趋势逐渐显现,世界经济恢复疲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全球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稳定性遭受严重挑战。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伴而生的风险易发高发形势对高校安全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如经济下行导致收入下降引发社会不满向高校“倒灌”,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导致政治安全面临威胁,犯罪率上升和恐怖主义威胁加剧校园安全问题。高校要加强研判,于“变局”中寻找积极稳定因素,创新安全治理路径,保证育人环境安全稳定。

2.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看高校安全工作。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健康成长的青年学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担纲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3]中国近现代史充分证明,青年不仅是推动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核心元素和活力源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知识传递与思想交锋的关键平台。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高校中显现出来。高校要加强安全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隐患,避免矛盾升级、恶化,防止发生社会动荡,形塑安宁育人环境,使青年学生在安宁环境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审视高校安全工作

1.高校安全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特殊承载。校园安全涵盖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职能所需要的正常秩序;校园作为物理空间、生活空间、文化空间以及投射到虚拟网络空间所需要的有序性和稳定状态。高校在履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职能时,校园安全具有强烈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承载部位。校园安全因其敏感性强、关注度高,它不再是以围墙为界的、内部的、一般安全问题,而是作为连接千万家庭的节点,触动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各界的心弦,吸引全社会的关注,甚至博取世界媒体的“眼球”,是具有全局影响的、特殊的公共安全焦点问题。

2.高校安全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石。高校的安全稳定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也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压舱石、晴雨表、放大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既是社会责任,更是政治责任。高校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信息的交汇点和传播中心。高校青年人群密集,他们对各种信息反应既迅速又敏感,一件普通的安全事件或治安案件,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蔓延成为群体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而高校历来是社会安定的重要观测点和“晴雨表”,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风向标”和“放大器”作用。

(三)从教育强国总要求审视高校安全工作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安全治理的价值目标必须服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保障安全育人为使命。

1.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高校安全育人的根本性前提。只有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才有高校的安全稳定,这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高校安全是“皮”与“毛”之间的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大环境、大前提,高校安全是“小环境”,是“毛”,只有国家安全了、社会稳定了,高校才可能有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国家蒙难、民族蒙辱、文化蒙尘,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在《告全国民众书》中发出悲愤的怒吼,“偌大的华北竟然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在那山河破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年代里,青年人怎么能够获得安全、安心、宁静的学习环境呢?

2.高校安全治理工作是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高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与“人才培养”等职责能否顺利实施息息相关,抓好安全工作是保障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是安全育人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安全治理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要兼顾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安全维度出发,深入分析和准确识别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安全,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一)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高校的重要遵循

1.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与命脉,是高校安全治理工作的基本前提。高校党委要深化国家安全理念与校园安全责任意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一是在思想上要树立“以师生员工为中心”的理念,将安全稳定作为惠及师生的“民生工程”。二是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压实二级单位安全稳定工作主体责任。三是整合包括公安、消防、城管、街道等部门,为高校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四是科学借鉴“枫桥经验”,打通深入师生员工的“最后一公里”,在为师生员工纾难解困中化解矛盾,在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中把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转化为高校安全治理效能。

2.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到高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4]。高校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肩负着最为重要与直接的责任。高校必须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总体性和全局性要求,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树牢大安全观,强化整体校园安全,全力构筑保障师生员工安全的铁壁铜墙,形塑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

(二)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高校安全治理的首要任务

1.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守护好高校政治安全“系统盘”。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政权安全,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决定办学方向,关乎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等核心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都很难守得住[5]。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作为“颜色革命”的目标,把青年学生作为拉拢、渗透和扶持“内应力量”的重要目标。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守住高校政治安全“系统盘”。

2.防范文化安全风险,守护好高校政治安全的“基本盘”。文化是国家身份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思想屏障。一个树立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才会有坚守的定力;一个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才能保护自己的文化身份,抵御外部威胁。在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过程中,文化安全有独特的精神伟力。当前,西方不良文化渗透和侵蚀对我国的文化身份认同形成了“文化不安全”,我们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深化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主体性认知,提高青年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的能力,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守护高校领域政治安全的“资源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把构建安全新格局作为高校安全治理的重要目标

1.高校安全工作要树立战略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做好新时代高校安全工作必须牢固确立“总体”观念,深化“大安全”的理念。同时,我们还要提升安全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安全成为师生员工生命之基,成为他们人生出彩之本。构建教育安全新格局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任务,这项工作不仅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直接关系高校和谐稳定和广大师生根本利益,更重要的是,它是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高校安全工作中“落实落细落小”的关键路径。

2.高校安全工作要培育斗争精神。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的影响因素更加多元、愈发复杂。除了传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问题外,新型非传统校园安全风险,如疫情传播、网络暴力、网络诈骗、信息安全和心理健康等问题也日渐增多。西方反华势力对高校的渗透出现了渠道多、方式隐蔽、内容政治化、手段现代化、渗透主客体高学历化等特点。针对这些新变化,我们要克服本领恐慌,树立斗争意识、培养斗争本领,努力于危寻机,化危为机,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3.高校安全工作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高校安全工作必须服务师生员工的安全需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把握新时代高校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和需求,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为师生员工的安全需要保驾护航。师生员工既是高校安全工作服务的对象,又是安全工作最坚实的“靠山”。经验表明:为师生员工安全服务是高校安全工作团结师生员工、做好工作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在深入师生员工中躬身实践,增进感情、把准脉搏、精准服务,满足师生员工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使高校安全工作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4.高校新安全格局需要高位阶立法作后盾。我国校园安全立法滞后,导致安全治理行为缺乏必要的强制性与权威性。[6]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层面处置校园安全事件的依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指出,“高等学校治安保卫工作的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另行制定”[7],但是,至今没有出台国家层面有关法规。相关规定散布于省级《学校安全条例》和规章之中,与由最高权力机关正式颁布的《校园安全法》相比较,缺乏应有的规范力与约束力,因此欠缺强制性和威慑力。“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精神要求构建高校安全治理新格局必须以法律为后盾,以法治化、制度化的既定规则和流程为基础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曹平.胸怀两个大局[eb/0l](2019-08-05[2024-02-26].http://opinion.people.com.cn/gb/n1/2019/0805/c1003-31274878.html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5] 赵周贤.把思想领导摆在极端重要位置[n].人民日报,2016-04-15.

[6] 徐明春. 非传统安全视域下高校安全治理困境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 (06): 9-12.

[7] 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eb/ ol].(2005-05-23) [2024-02-26].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3021.ht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