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大学治理提出的目标要求,也是扎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包含在大学治理体系组成部分之中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实现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深入剖析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结合实践应用,提出高校安全建设策略。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学校,确保师生安全,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安全
一、新时代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一)人防问题日趋严重。人防作为目前各大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基于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在安保队伍的合理构建下形成的以校园安全稳定为核心的团队,通过安全部门的队伍构建满足现代社会主义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的提升,另外,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优化,实现高效安全防范普及化,全员参加校园安全队伍构建,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高校的环境设施构建却无形中阻碍了人防队伍的构建,由于高校环境设施大多为了方便师生工作与生活,这导致许多建筑呈现分散性,这样的布局对于安保人员的巡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校园占地大,安保人员较少,校园的设施安排布局中冶存在着许多的盲点,以至于安保人员巡逻一次耗费时间长,同时也不能使安保工作遍及校园各个地方,长期的发展将会使校园的安保工作过于片面化,失去其实施的主要目的。另外,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成员,其思想往往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而且对于事务的认识并没有全面清晰的认识,所以也可能会影响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人防问题值得社会以及高校思考和重视。
(二)安全物质防护举措匮乏。为了推进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优化设置,就要强化整体安全防范意识,落实校园安全措施建设。例如,对于校园内的基础设施,都要做到有相关的基础设施保障,目前大多高校现有的安全保护设施都过于表面化,部分设施出现老化的情况;对于基础的设施建筑没有保护设施建设,如防震、消防设施的设置等。其次,有些高校开展了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但是并没有将其全面推进,而只是涉及建设表面的物质,对于不易表面显露的设施却没有做到安全管理。有些高校已经投入了安全物质防护设施,但是由于校园规范设置处理不规范,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资金和财物的浪费。再者,校园防护物由于使用时间过长,会出现一些老化,而学校自身也没有采用定期的安全防护排查措施,都会导致安全隐患问题,威胁师生安全健康,这些都会影响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安全防范措施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引入了防范安全措施,具体是指基于信息化、电子化水平上的安全管理设施,以实现各方面的综合运用,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下,安保人员易产生意识上的轻视,不会像之前一样做好高校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这样思想上的空缺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虽然已经引入了防范措施,由于基础设施没有稳定的技术支撑,无法实现所存在的价值。如今现代信息化程度较高,引发安全隐患的因素也日益增加,所以更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投入使用,对师生生活工作的主要地点严加防范,定期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人工结合技术排查安全隐患。但是许多高校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较低,并没有对基础设施投入相应的资金扶持。
(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待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是一个层次分明、轻重有序、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能力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高校外系统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能力相对较弱。具体表现如下: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抓得多,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校和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抓得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教育头两年抓得严,后两年的管理就相对松懈;对专科生、本科生管理相对严格,对研究生的关注较少。与此同时,高校内系统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能力也有待提升。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方面,各高校各子系统都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互配合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表明意识形态安全的配合机制不够强。以上种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表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二、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改革的奋斗方向、聚焦重点和着力环节,深化了对治国理念的认识。各个高校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用实际行动保障校园安全,打造平安校园建设。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大学的根本保障。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也包含部分之中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学校,确保师生安全,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的制度体系。而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的制度管理学校各方面工作和事务的能力。二者息息相关、协调配合、相辅相成:治理体系是制度建设,治理能力是制度执行。现阶段应当围绕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治理能力的提高开展工作,深化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改革,促进平安校园的建设,实现学校事业的科学高效发展。
(二)是适应安全教育形式变化的需要。当前,高校安全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群众对校园安全要求不断加强,学生家长更加关注学生在校安全和生活质量。同时,信息化发展对高校的安全教育理念和安全管理方式也带来多方位的影响。为了顺应时代形式的变化,高校迫切需要由单纯的安全管理发展到高要求的安全治理。
(三)破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需要。近几年来,各个高校的安全校园建设工作取得了诸多发展,但不可否认,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师生来源的多元化,以及国际格局的变迁、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快速变革、互联网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出现,高校办学环境法证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新时期,高校安保部门如何遵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处理号政府、社会、市场、高校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满足广大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是我们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政党优势和机制优势,突显中国特色,加快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永恒主题。推进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一流大学”为目标,坚持党对高校安保改革的领导,牢牢把握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二)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思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培育市场主体、发挥协会作用、健全行业标准、完善政策法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防控、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持续改革不合时宜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效率不高的失业化运行机制、活力不足的终身用人制度,实现行政、市场、社会三种机制的完美融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的高度统一,实现民主和效率的相互协调,构建共治新机制,画好共治同心圆,增强共治向心力,逐步形成“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安保依法监管”的高校安保治理架构。
(三)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改革,是一场全面系统且深刻复杂的社会变革,必须坚持采用严谨、科学、正确的方法。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并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想和底线思维,针对当前影响改革深化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手段,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的差异性,坚持整体顶层设计和鼓励条件成熟地区、高校先行先试相结合,充分发挥好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钉钉子的精神,保持战略定力,集中持续发力,蹄疾步稳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四、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策略
(一)构建完整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要构建完整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而提升高校治理制度的执行能力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和必然要求。提升高校治理制度的执行能力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抓好高校干部、党员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起到的带头模范作用。例如,积极响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逐步实现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规党章的学习等。学生方面可以积极开展班级会议,组织举办各种具有安全教育意义的活动。
(二)构建齐抓共管格局的安全责任制体系。创新高效安全保卫工作理念,构建安全责任制体系是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大体现。各高校要建立以内部防控为主,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同、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群防群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推动形成各级、各部门和全员全校师生力量共同参与的校园安全工作体系。
(三)深化“三位一体”的高校及周边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以“人防”为核心、以“物防”为基础、以“技防”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高校及周边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大体现,
高校的主体是学生,高校安全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学生,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法治安全教育,发挥学生在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是做到以“人防”为中心的根本前提,也是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的教务、学工、保卫、后勤等部门,要在“人防”全过程中积极联动,采取积极具体实施。一是明确以思想政治课为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二是配备专业的法治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引进法律专业的专门教师,增强现有思政课教师、学工部门教师的法律知识培养,提高教师法律素养;三是充分发挥网课的作用,采用高校师生广泛接受的形式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对于传统的应急演练、灭火实战演练也要落实到位,增强师生应对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能力。
以“物防”为基础,要求学校要建立以主要领导牵头、校内各部门积极响应的“校园周边治理综合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及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校园周边安全治理方案,并加强与校区属地上级公安、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联动沟通,努力使学校周边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切实维护和保持良好的校园周边安全秩序。措施方面,一是高度重视校园内及周边交通安全,完善相关交通标志和标线建设,高峰时增加现场交通疏导人员;二是高度重视消防安全,所有与消防安全相关的资金、政策、人员配备不打折扣,定期隐患排查、设备检修、疏散演练;三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管,完善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信息监控制度、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等;四是加强食品、卫生防疫、人员密集场所、学生社区、水电暖等日常安全管理相关的硬件建设,在管理方式上,也要改变过去以控制禁止学生行为为主的传统思路,积极推动全校上下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到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中来。要在管理中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管理的细化精确,提升师生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满意度,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以“技防”为补充,是要不断增加技术科技元素在安防建设中的作用,减轻安全工作人员的负担,使安全管理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全面性。校方根据各学校周边环境的特点和需要,科学运用五险、影响技术、遥感等科技手段,努力建设成人力主导和科技辅助为一体的综合安全防范体系,如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安防相互融合的高度智慧化平安校园建设,应当是当前众多高校技防建设的努力方向。
(四)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为了顺应形式的发展,满足当代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高校要积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开展培训、进行实战训练等,努力加强工作队伍的能力,练就过硬的本领,确保他们胜任各项工作需要。近年来,校园犯罪逐渐呈现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作案手段也不断改进和翻新。因此,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更要努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利于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不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以便于更好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程翔.新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84-85.
2、周丽芸.新时代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及其提升策略探析[j].文化教育,2016(5):217-218.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98-104.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版. (2013—11—12).
5、赵水民.高校后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08-25.
6、任龙刚,王伟,刘峰,高奇.基于平安校园建设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安全管理,2019(3):68.
7、梁钰梓.平安校园建设背景下的校园安保工作创新路径探究[j].科技风,2018(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