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放式校园是社会对高校服务职能的要求,在使得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共享的同时,也给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以山东省一地方高校--临沂大学为例,探讨分析开放式校园的安全现状及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就新形势下如何构筑高校安全防线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开放式校园 高校安全 形势
继开放式公园、开放式街区发展以来,开放式校园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封闭、半封闭向完全开放转变。2005年,由美国edsa公司设计、临沂市政府筹资建设的临沂大学新校区主体建设项目完工,校园占地面积6000余亩,没有围墙,完全融入城市规划,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的开放对于高校培养人才融入社会、服务地方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安全管理整体上也呈现出向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随之带来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诸如治安案件、交通事件、消防管理等问题易发多发,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安全维护成本。“安全是最大的民生,环境是最大的福利”,重新审视新时代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维护开放式校园安全,增强师生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成了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一)校园及周边环境复杂,安全防范难度大
开放式校园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极易以学校为中心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临沂大学周边社区多,人口多,商业场所多。东邻角沂、顺苑小区等近10个社区,主要居住的是原周边村庄失地农民;西邻砚台岭、化沂庄等4个社区以及京沪高速出入口;南邻临沂汽车总站,各类批发市场和物流公司等,临沂作为商贸物流之都主要集中在这里;北邻学校自己开发、联合开发及独立开发的住宅区。学校东门对过有各类经营网点,如租赁房屋、旅馆、饭店、网吧、ktv、理发店等。人员密集且身份复杂,大量社会闲杂人员混迹其中,每天数以万计的学生到以上场所消费。校内各类服务网点、“特区”也是众多,经营广泛,涉及餐饮、培训、服务等。比如华仁鹰谷置业有限公司经营的“国际交流中心”、“临沂创业大学”和“高尔夫训练中心”,临沂市拓普网络有限公司在学生第二生活内投资运营“大学生活动中心”,金石置业公司在学生第一生活区运营的“学生服务楼”等。几家单位的产权均不在临沂大学名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管理权限复杂,监管难度大。临沂大学特殊的校内外环境,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
(二)校园人车混杂,交通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校园的开放性与城市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一所高校就是一个小型社区,校园环境优美,餐饮、服务、公共教育资源等功能齐全,校外人员都喜爱到校内参观、游玩等,大量校外车辆涌入校园,人、车、路矛盾日益凸显,交通安全管理压力颇大。根据临沂大学大门车流量观察记录,高峰期1小时内共计通过车辆668辆次,其中私家轿车462辆,包括外来车辆192辆,非机动车370辆(因技术限制,非机动车无法确定哪些属于校外人员车辆),上千行人出入。校园道路上车多、人多,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更是人车混杂,加之校外车辆不熟知校内交通管理规定,车速过快或者违章行驶,极易造成道路拥堵甚至交通事故。
(三)校园随意出入,增加学生安全管理的难度
开放式校园不仅使得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校内学生也可以畅通无阻的走出校园,在接近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同时,也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久而久之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被扭曲。加之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时,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有些甚至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的对象。
(四)大型活动增多,突发事件概率大
高校开放式办学,每年承办的大型活动增多。如临沂大学2019年完成全省“第一书记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和省市各类考试、yd12300云顶线路的人才招聘、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学术交流、论坛等近200项,有的活动超出了校园承载能力,如临沂大学体育馆2018年承担的一次大型文艺演出,近30000名外来人员、5000辆私家车同一时间段进入校园,诸如车辆刮擦、踩踏类突发事件概率增大,安保压力陡然剧增。
二、保卫部门面临的困境
(一)专项经费不足,安防系统孤立运行
开放式高校,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复杂,利用现代技防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管控,震慑、预防和减少各种事件发生,但很多地方高校经费投入不足,校园综合防控体系缺乏高科技设备的支撑,如多功能电子监控系统、消防安全可视化平台、人脸识别系统、一键报警系统等安全防范硬件设备落实不到位。临沂大学近几年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设备的投入,视频监控、门禁、一键报警、人脸识别等硬件设备逐步落实到位,但安防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不完备,无法进行智能化统一管控,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控制,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二)安保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紧缺
开放式校园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需求不再是传统的“看家护院”型,不仅需要加强校园巡查的密度和强度,而且需要保卫人员熟练运用高科技手段预防事故发生。然而保卫队伍人才层次机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数量不足、综合素质能力偏低,尤其缺少高校监控安全技术人员与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导致一些设备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维护不及时,以至延误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技防设备的使用效果,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一定的防范漏洞。
(三)安全保卫队伍无执法权,处置突发事件受限制
高校保卫部门承担着维护校园教学、科研、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学校安全稳定重任。《机关与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细则》指出,高校保卫部门的主要任务维护学校财产和师生安全,却没有执法权。只能依据校园内不法规处理违法违纪行为,对破坏校园的不法分子一般进行批评教育或送到当地公安机关处理,导致很多案件不能在第一时间处置,影响了安全工作效率。临沂大学保卫处对校内商户私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违规超速行驶以及其他违法违规现象进行处理时,也同样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与阻拦,工作开展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政府参与和部门间配合有漏洞
在高校只要提到安全,就被认为是保卫处或者是安全管理处的事情,具体表现在:有的部门有令不行、有章不循,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任务“上热下冷”,难以层层传达落实;部门间重分工、轻合作,存在职权交叉重叠、相互推诿安全管理职责的现象,导致出现急、难、险任务时缺乏顺畅的沟通和有效的协同。政府作为负责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安全管理法治化建设中的督导、指导、协调等重要职责,实际工作中,高校往往因被认为有自己的监管系统而被排除在外。此外政府部门因管理范围广泛、管理事务繁杂,在开展监管之余,很难有余力直接参与高校的安全管理活动。
(五)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安全教育效果不佳
很多高校在新生入校时能普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经调研发现,入校后部分高校未能将安全教育课程贯穿始终,安全教育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二是教育手段陈旧,教育内容枯燥,停留于系统的说教,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三是安全教育理念落后,未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日常授课;四是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三、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构建高校安全稳定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明确了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治理的过程是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此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陈宝生部长讲过“安全不保,谈何教育”。安全是办学治校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要在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重新审视校园安全的内涵、范围和边界,构建校园社会治理新格局。
1.推行校园安全工作网格化管理,开放式校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因素的社会活动场所,安全问题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仅仅靠保卫部门去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联系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上下逐级负责、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大安全”工作格局。2018年临沂大学党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安全管理体系筑牢校园安全底线的实施意见》,从意识形态安全、消防安全、卫生防疫与饮食安全、设施设备及实验室安全、防灾减灾安全、交通安全、治安管理、大型活动安全、实习实训安全、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等十个方面明确工作项目和部门责任分工,制定了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健全监督考核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了从学校到中层单位到教职员工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逐层签订校园安全责任书和任务书,层层压实责任,实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在安全责任建设体系。
2.构建校园安全工作全员化格局。“命运共同体”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元素,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同样需要把校园安全放在社会安全大平台上,除了校内每一级组织,每一个人发挥作用外,还要积极与当地公安、国安等政府部门建立内外联动、群防群治的工作平台。结合《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相关要求,针对影响学校安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深入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学系统、全面规范、职责明确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体系,切实维护师生人身安全,保障校园平安有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临沂大学扎根沂蒙老区办学,与地方共生共荣,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学校借势发展”校地融合发展的“沂蒙模式”。在安全工作方面,学校与驻地公安、综治等部门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学校为驻地公安提供了办公场所,并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支持;驻地公安机关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当成分内职责,在综治、维稳、交管、政保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切实加强协调联动,条块结合,区域联合,资源整合,形成了“校地互动、校警共建、网络联动”的安全管理模式,校园与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氛围良好。
(二)以“三防”建设为基础,构筑新型安全防控体系
1.突破传统,构建结构多元的安全保卫队伍。开放式校园安全工作离不开一支业务精、作风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保卫队伍。对于队伍建设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除了引进退伍军人、消防官兵、警校毕业生外,还要专门引进网络与机房建设专业人才,能技师对机房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改造;引进专业课教师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填补安全教育师资空缺;吸收学生干部、学生组织社团等充实安保力量等。临沂大学于2018年完善了“四支队伍”建设:即保卫处专职干部队伍、专职保安和物业安保队伍、全校专兼职学生管理队伍以及学生志愿者队伍。建立了“高峰站点、平峰巡线、无峰控面、有警处警、无警服务”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服务师生“三位一体”,全天候不间断的安保工作方式,为开放式的校园提供了强大的人防保障。
2.创新观念,构建适合开放式校园的景观模式。开放式校园没有围墙,有很好的观赏性、通透性,但开放式校园是学术的开放、理念的开放,不是安全管理的放开。构建适合开放式校园的景观墙等建设的隔离模式,对提高校园安全感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临沂大学借鉴cpted(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通过护校河建设工程、绿植隔离、景观墙建设工程、光亮工程等规划适应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景观,创造出具文化内涵、人性化、可防卫的校园空间环境,打破只靠监控设备、出入口的严密控制、巡逻的安保局面,有效降低校园管理难度,既满足了师生、社会人员的需要,又提升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感。
3.强化保障,构建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校园综合防控体系。完善的安全防范硬件设备是高校安全事件防范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在校园已有监控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接入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监控、停车场、红外报警、紧急求助、电子门禁、智能交通、电子巡更报警检测、消防安全可视化等子系统的设备,运用高清、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构建综合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校园人员、车辆、事故等方面的有效管控,形成一套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可追溯的安防体系,为高校技防工作提供强大的yd12300云顶线路的技术支持和保障。2019年,我校的监控系统引进宇视科技昆仑智慧平台,在学校各门口和主要路口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机,实现了ai人工智能、人脸比对、视频结构化,对侦破案件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投入使用以来,通过人脸数据库比对成功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为师生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学习工作环境。
(三)以推动校园安全文化为契机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被师生员工认可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安全准则,具有培育家国情怀、强化自律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塑造健康人格、传播安全文化的育人功能。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处突自救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护安全”的境界,需要做到三个加强:
1.加强对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视。高等学校管理工作者应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全局出发,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要在制度上、经费上、人员上提供保障和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加强对高校安全教育的领导。学校成立以校级领导为核心的安全教育团队,组织专业的教师团队对学生开展专业的安全意识教育。上海市教委在《大学生教育安全教育“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把安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同其他必修课程一样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学习不合格不能取得毕业证。
3.加强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高校安全教育是建设平安校园的寄出,要切实达到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突破形式主义,由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向渗透式教育转变,让师生切实参与到安全教育工作之中,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三微一端”构筑多渠道立体式安全教育,调动大家了解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
1.加强理论研究,科学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整合分析各类安全信息,深入研究安全工作规律特点,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全面提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2.利用研究成果,科学创新安全管理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创新管理技术和方法,实现学校保卫管理模式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人海战术”向“人技结合”转变,由“外堵”向“内防”转变。
3.做好安全管理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高校安全保卫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同时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上“造势”,通过科学应用新媒体技术,大力开展安全宣传工作,不断增强高校师生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引导形成“社会关注、全员参与、广泛人知”的良好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堉盈,李媛. 基于安全防卫空间理论的开放式校园安全感提升景观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15).
2.闫红洁,刘。群力,潘光辉.高校保卫部门突破无执法权困境的思路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8(28).
3.李鸿涛,许嘉悦.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的无缝隙组织理论应用研究[j].高校安全管理,2018(5).
4.曹作仲,杨军,杨福来. 以管理学视角浅析高校报备干部队伍建设[j]. 高校安全管理,2018(5).
5.何家标. 加强和创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
6.李云涛,朱桂元.基于国家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新思路(下旬),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