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源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型高校,如何深入理解和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安全 保卫工作 履职路径 共建共治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伟大的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创新,为高校安全工作者指明方向,提供遵循,高校保卫工作者应该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转变思维范式,更新理念,不断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将高校这一基层社会组织的安全治理,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专题学习,非常及时,为新时代下完善学校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有力地指导工作实践。
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对高校安保工作的启迪
一是在转变理念上。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社会治理理念进行了创新发展,理念的升华,是思想的进步,表明了党对社会治理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精准把握,共同治理一词从社会主义本质,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极大调动积极因素,进而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从历史进程来看,我们国家治理经历了从管控、到管理、再到现在的治理,这有管到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共同一词更是阐明了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治理主体由原来的单一主体到现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资源变为多元介入,治理方式多样化实施,由过去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转向多元平等协商,良性互动,治理成果共同享有,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多元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社会治理局面,共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尤其是跨区域的大型高校,在安全治理上用要先进的治理理念,推动安全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例如:山东大学在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稳定的意见》的基础上,于2019年10月出台了《一校三地安全稳定体系建设方案》,对安全工作的落实细化,方案中设计和运用了治理的理念,正在形成全校上下有责,主体责任向基层单位延伸,做到院院有责、部部履责、人人尽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安全稳定工作网格。但是工作中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的理念更新不足,转变不到位的现象,所以应通过学习,让思想认识到底,才会有益于今后工作落实到位,思想理念最为重要。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依法治校是高校工作的重要遵循。高校及其内部的人员在社会活动应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积极成为法治精神的引领者;在高校内部治理中应该有完善科学的制度建设,覆盖高校内部活动的方方面面,既系统规范、行之有效,又科学完备、民主法治。所以在安全治理中校内安全制度建设方面既要注重建设过程,又要注重制度执行过程,更加注重制度执行监督。制定时一方面严格遵循上位法,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基层治理单元的自治权,做好扩大解释。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程序方面的设计,强化程序正义;制度的活力在于执行,制度执行时一方面提高执行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执行能力,这样才能执行好制度;制度执行监督特别重要,没有监督就没有生命力,尤其是安全检查、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培训等夯实安全基础工作等方面,因其是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更要加强制度执行监督。
三是在科技支撑建设上。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高校内部既要加强民主协商、单位协同,也要注重科技支撑在治理体系中作用,要充分运用科技支撑的手段。在年来,高校在科技创安方面受益匪浅,比如基于人脸识别的黑名单预警和校门口人脸识别速通门管控、校园交通超速抓拍、消防中控联网报警、重点部位入侵报警、红外测温、智能安防平台建设等,使校园安全如虎添翼,促进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高。
四是在促进安全教育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治理上属于源头治理,也是系统治理之根,在安全工作中,原来存在注重安全管理,忽视安全教育的倒三角工作模式,在新时代下,构建安全治理体系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在人,而对人的教育培养则是最重要的。况且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最优秀本科生和最有竞争力研究生的教育内容。
五是为人民服务上。大学内部治理任何时候都要防止“行政化”和官本位倾向,作为高校的支撑保障部门,应该有“学院吹哨,机关报道”的意识,强化服务理念,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真正突出体现“学生学者学术”为本,让师生医务员工真切体味到教授治学,职员治事的大学治理效能,体会到安全治理体系的亲民、为民温度,享受到方便、快捷、安全、顺心的服务。
六是在党建和队伍建设上。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在学校治理的各方面、各层次、各方位上都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安全上,高校安全保卫所涉及的业务从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到社会安全、公共安全,再到个体安全、财产安全等,不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无法协调各方,达不到多方协同合作共享。政治方向定了,干部是关键因素,要圆满完成安全任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重要环节。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练就政治忠诚、业务精湛、敢于担当和清正廉洁安保队伍。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命题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党执政的最基层细胞,是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单元和最深厚的支撑点,习近平强调: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高校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要履行好新时代下的治理任务,作为高校安全工作者,怎么样才能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下,去推进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命题需要用更多更深更广的思考,在明确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梳理履职途径。
(一)高校安全治理面临的情况
高校就其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大学教育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学者,也就是说首先是社会人,然后才是大学人。所以一方面扮演着社会治理主体的角色,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就其内部也要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就其外部而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日趋多变,社会矛盾风险累积叠加,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社会治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作为文化重地、教育重地,历来就是敌我必争之处,颠覆、破坏、策反和窃密活动不断,意识形态阵地争夺斗争不息,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校园各类案件尤其是非传统案件多发,网络舆情事件以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给高校安全治理带来新课题。
就其内部治理来讲,不少高校已成为巨型大学,规模庞大,多校区况且跨行政区域办学,校内机关部门、院系和直属单位、附属医院、科研中心数量众多,管理难度大。再加上部分高校领导和师生认为大学教育的主业为教学科研,忽视了安全。对安全治理的思想不够统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校内各单位主体安全责任不清晰,存在安全应由学校层面负责的陈旧思维,安全治理制度不完善,协同不够,没有形成无缝对接;安全管理上仍然是自上而下地推进,上热中温下凉,没有形成单位协同,全员参与的局面;对于各类矛盾和问题习惯于和稀泥解决方式,没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造成后遗症;对于安全的意识不强,投入不足,认为安全只花钱不见成效,更谈不上实现科技对安全的支撑。
(二)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破解命题的思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新思想,结合高校安保工作要求,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工作思路:通过树立一个理念、践行三个途径,发动其它安全积极因素,以共同促进形成一个完善的安全治理体系,以达到提高校园安全治理能力的目的。一个理念就是在学校治理中,树立“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建设大安全”的理念,把安全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全面发展中,深度发掘安全元素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超前思维,靠前工作,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用这一理念进一步武装信念坚定、业务精湛、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安全工作干部队伍;三个途径分别是建立健全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校园公共安全体系和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校园安全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校内外其它安全组织一起来共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高效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提高学校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个理念的基本内涵,体现了提前介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上医治未病的思想;体现安全工作的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系统思维、谋略智慧;体现安全防范中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万全之策做好万一准备的底线思维;体现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抓苗头,严防坐大成势,形成危害的局面;体现小投入大收益、以小制大、四两拨千斤的工作方法;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三条途径:一条是做强主责主业的路径,即筑牢防范基础、提升管控水平、增强防范能力构筑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另一条是基于高校安全保卫职能部门的作用,引领建设校园公共安全体系发展路径。不断完善和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责任,形成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机制,构建校园应急管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消防、食品、交通、卫生等重点工作,提升安全工作素质、整合安全资源、提高法治建设能力,增强科技支撑。第三条是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增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技能,满足师生安全和服务需要。
三、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履职路径
(一)抓好党建带好队伍。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领导和维护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政治前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导都不能削弱、不能动摇,否则,就会犯方向性、原则性甚至颠覆性错误。在做安全工作时要铭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治国基本方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具有统领性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全方位运用并体现到治理的方方面面,充分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先锋队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情感上拥护核心、在行动上跟随和捍卫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带领全体安全工作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依规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形成能战斗、会战斗和善战斗的高校安保队伍。
(二)把维护高校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将我国高校作为渗透重点,从来没有停止过西化、分化活动,没有停止过渗透、破坏、窃密和颠覆活动,企图在高校内策划“颜色革命”等破坏活动来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危害社会主义制度,所以高校保卫部门要深刻领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高校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坚决把维护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强化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着力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坚决捍卫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安全。
(三)立足主业健全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在处理解决好学校和师生医务员工与校内外的各种安全事务中,高校保卫部门担负的任务点多、面广、线长,随着社会化的进展,涉外部的安全问题、矛盾不断增多。作为高校保卫工作,要立足本职,把主业做好,进一步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按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要求,着力构筑校园治安防控立体化网络,充分发挥各主体力量、各元素资源、各种治理制度、各种防范方式,在思想认识、行动实施和结果效能上形成立体化格局;运用法治思维,统筹安全资源,平衡利益诉求,调节各类关系,规范行为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法治化建设;也要充分发挥专业化安全力量,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形成具有较高政治素养、法律知识、安保专业技能、网络安全素养、民意调研能力、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业务素养的专业化队伍,树立新理念,运用新科技,建立新机制,提高风险隐患和矛盾问题的发现、防范、化解和管控能力;另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扩大互联网手段在治安管理、校园风险防范、教学科研和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打破条块分割的数据鸿沟,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共享综合服务支撑平台。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完善利益表达方式,搭建网上信访平台,及时化解矛盾,调处纠纷,解决问题,学习和利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四)完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完善校内各二级单位的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按照学校、党工委(分校)、基层党委、党支部、个人五级同治,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行业责任和督查责任五责同治的思路,构建学校安全稳定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深化校内各基层单元的治理,形成畅通的安全信息共享渠道和平台,依照工作职责完成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利用分治制度是将相关事务的处理在落实在最基层,强化源头治理力度,细化基层单位治理,补齐末端短板,筑牢防线,坚守底线,从基层做起,不放过一个漏洞,不丢掉一个盲点,不留下一个隐患,综合各方力量、各个团体,各种手段,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堡垒。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迅捷和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山东大学在一校三地安全稳定体系建设方案中,就应急体系建设作了明确阐释,形成学校、校区、学院分级运行的机制,按照统分结合,职责明晰,协调有力和运转高效的要求,就应急预案、专业队伍和演练培训进行详细规定。充分调动各责任主体进分工合作,资源对接,以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局面,有利于安全隐患、矛盾和问题的精准化管控和学校安全的精细化治理。
(五)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安全服务要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医务员工对校园美好生活需要和学校高速发展的需求。坚定保持以学生学者学术为中心的理念,保持良好的机关作风,增强服务理念,创新思维范式,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每个“学校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是我们强化内部治理的方向。作为机关服务部门,要深入领会学校“强院兴校”的战略,自觉主动按照“学院吹哨,机关报到”的姿态强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安全保卫部门要主动靠前、创新思维、超前谋划、深入挖潜,在实现“两不出”(老师不出校,学生不出学院)服务内容上,就涉及师生医务员工安全服务的需求事项、安全检查指导甚至安全诉求互动等方面再进一步提升,结合信息化实现网上网下同步办理。
作为负责高校发展的安全保障职能部门,除做好政治保卫、完善校园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健全包含消防、食品、公共卫生等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增强安全服务能力的同时,更要有“大安全”的思维范式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工作态度,加强安全思想和安全制度建设,健全安全组织体系、责任体系、预防体系、奖惩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坚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安全保卫部门密切协同校内外各种安全力量,积极推进共建共治,形成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法人自治、民主协商、部(处)院协同、全员参与、依法治校、科技支撑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做实做细,不断推进学校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