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这个举国上下一致抗击疫情的时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从留校学生这个角度进行探讨,着重研究在社会出现重大变故时,大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从高校保卫处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减少留校学生心理问题,确保留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疫情,留校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一、研究背景
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传统教育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现代多元化社会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2020年春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飞速蔓延。随着疫情的发展,寒假留校的学生本着居家隔离、减少外出的原则,主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留校学生不断接收着网络上疫情相关的紧张情绪、缺无从疏导,在这个背景下,留校学生的心理关怀更为特殊、心理健康相比较而言存在种种问题。作为高校安全保卫部门,要想更好地保障留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存在问题
在社会发生重大变故时,留校学生因遵循居家隔离的要求,人员密度低、人员流动低,造成面对面相互沟通的机会极小,在这个情况下,留校学生易对疫情发展和个人健康产生心理负担,从而造成焦虑、认知困惑、抑郁、强迫症、压力具现化等负面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排解,存在恶化的可能性。
(一)焦虑
焦虑情绪是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不安、恐慌、紧张的复杂情绪。焦虑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对于可能来临的危险、不明的未来形势的消极性判断,分为现实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现实性焦虑是一个人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潜在威胁或危险做出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是与现实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而病理性焦虑是持续的、无现实依据的感觉到疾病、危险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伴随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疫情期间,留校学生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如坐立不安、心神不宁、急躁易爆、不可控地持续关注相关信息、时刻担心疫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二)认知困惑
认知困惑是由于社会突发重大变故,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产生了怀疑,在这个持续性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自我调节,疫情发生期间的突出表现为反复怀疑自己被感染患病。有的学生怀疑被“新型冠状病毒”包围,每次被测量登记或听到相关信息就会开始紧张,原本患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可能会因此导致病情加重。
(三)抑郁
抑郁是指人对自我评估过低、对外界威胁估计过高导致的忧心忡从、情绪低沉。留校学生频繁接触负面新闻,易对疫情和社会感到悲观,产生食欲不振、精神低迷、移情作用表现明显、愁容满面,同时可能伴有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和睡眠规律紊乱等问题。
(四)强迫症
强迫症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日常生活会反复产生毫无疑义的或其他强烈的冲动,这些冲动会影响到本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防疫期间的表现为不可控制地思考疫情导致的严重后果,或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等难以自我控制的异常行为,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痛苦。
(五)压力具现化
持续高度紧张的情绪会带来身体的不良症状,如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具体表现可能有气道内异物感、胸闷、干咳等,代谢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腹泻等不适。
我校有一名留校学生,在长期接触疫情相关各类负面新闻后,自我心理压力过大,因校内无朋友、未及时排解个人心理压力,于宿舍发觉自身呼吸不畅、呼吸道有异物、腹胀等症状,反复向我部门求证自己是否安全。经校医院医生现场初步诊断后,引导该学生通过缓慢的深呼吸放松心情,缓解因心理压力过大而表现出的身体不适症状,以便进行随后的检查与观察。
三、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
家庭因素决定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学生三观形成的最主要来源。疫情防控的居家隔离期间,一是留校学生独自居住于宿舍内,由于远离家人、不了解家人的安危,易导致心理的焦躁;二是负面情绪会传染,家人的担忧可能会反过来导致留校学生的心情起伏。
(二)外部环境影响
当今社会的互联网发展迅猛,信息来源变得极其广泛且错综复杂,对于未踏进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分辨信息的来源和真假存在困难。在大学生独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型之时,各方面信息可能会对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错位的发生。心理错位是指大学生心理显示生态位、潜在生态位和理想生态位和异常变化,具体表现为职业愿景脱离客观事实、择业标准偏离社会需要、就业去向背离人生目标等。
疫情期间,来自网络的种种信息参差不齐,来自互联网的信息冲击易使得学生判断失误,从而情绪愈发低落。一是因为在疫情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可能接触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二是因为长期的居家隔离,使得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丧失了好奇心。
(三)角色转换
迈入大学校园,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大学生由单一的学生身份转换为多功能社会角色时,面临着一系列的压力与焦虑。面临与周围其他个体的人际关系是,例如舍友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会党团部关系等社会关系,容易产生不适应或不协调因素,增加心理压力。
疫情期间,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冲突,由于居家隔离、易发生观念不同而导致的内部冲突;同时由于外界给予的负面情绪较多,人与人之间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发生摩擦。由此,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耐心不足或存在其他消极心理。
(四)学业压力
大学全新的学业与学生之前所熟悉的教育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课程的专业性愈发凸显出来,学习内容更加晦涩难懂,更需要学生的自主专研精神;在学习模式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习惯了课堂与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后,许多学生不适应大学自我主导式的学习,外加所谓“逃课自豪、挂科骄傲”等不良风气与错误观念,造成了专业课的重视度不够、学习的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等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纷纷推出线上课堂。网络课堂不同于实地教学,学生遇到的学术问题解决起来远远不如面对面交流的效率。在这个背景下,可能部分上进心较强的学生会增加学业上的心理压力,从而形成“焦虑-学习效率低下-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五)就业压力
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各类企事业单位大多推迟甚至取消了春招的日程,2020年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高校延期开学并严禁学生返校,线下招聘基本全部取消,这打乱了很多学生的就业计划。此外,今年全国普遍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而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疫情冲击,纷纷缩小了招聘规模、甚至停止招聘。种种因素给面临就业的高校学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四、对策建议
(一)搭建多维心理咨询体系
依托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成立线下的心理咨询中心和线上的咨询倾诉平台。为留校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倾诉场所,同时为不愿与人面对面接触的学生提供线上疏导的沟通方式。基于互联网 的多维心理咨询体系,全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督促其形成松弛有度的精神状态。
(二)形成心理普查和检测体系
1.发展信息员
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在每个班级、每个宿舍设立信息员。由信息员每日对所负责成员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同学们的精神状态与生活动态,在有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信息上报。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落实学生状况最重要的一环。他们每天都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人员接触史和出行史,还要及时传达学校的各项通知。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决定了学生对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各项通知要求的接收情况。因此,要继续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包括思想党性建设和业务技能建设。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疏导指南手册
在线上专业课开展的同时,要同步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让自我放松和疏导小知识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的记忆库。同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协同,共同编制学生心理疏导指南与手册,让学生在认识到自我压力过大时,有既定的方式进行自我疏导或求助。
(四)做好就业等多方面的保障工作
一是做好毕业生分流工作,全力解决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比如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二是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就业计划,比如灵活就业或自我创业等。三是分析市场形势,挖掘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途径。四是要做好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五是各相关部门应简化并就业手续,提供多种服务线上办理,为学生的求知就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
五、总结
疫情防控仍处于共克时艰的阶段,要想打赢这场战斗,需要每一个工作者的努力。作为一名保卫人员,校园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首先要保障校园内师生义务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留校学生这个群体由于其特殊性,更需要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情绪排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校各部门积极协同、联防联控,才能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关注并做好留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才能保障特殊时期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
参考文献
侯彦斌,杨 2016,"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之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26, no.1, pp.73-76.
李佳璐 2017,"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no.5, pp.224-225.
李梅,杨侯 2016,"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之二",甘肃高师学报, vol.21, no.2, pp.71-74.
吕冬娜,安博,贾志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教育教学论坛,2019(12):74-75.
吕汶聪,林蓓蕾.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全科护理,2018,16(24):2982-2983.
孙成卜 2015,"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no.14, pp.180-181.
王晓萍.生态位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心理错位与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16(09):76-79.
肖明月 2016,"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分析及路径选择研究",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vol.29, no.4, pp.113-115.
袁月.浅析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知识经济,2019(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