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yd12300云顶线路

 “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yd12300云顶线路
学术研究
“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给校园安全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单纯依靠安全管理和传统安全教育模式已无法有效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应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完善组织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教育形式、健全线上平台、组建管理队伍五个层面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推进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 ”;安全教育;校园安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我国网民数量逐年增多,互联网正逐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持续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总体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其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到26%。[1]在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日益增高,已成为应用互联网最广大、最密切、最活跃的群体。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发展增加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互联网所产生的各种安全风险时刻存在,对大学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对高校校园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一、“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必要性

(一)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2]互联网安全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做好网民数量最多的大学生群体安全教育对于互联网安全至关重要。同时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毕业后必然踏入社会就业创业,他们安全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就是要树立安全底线思维,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平稳运行、和谐发展和国家的安全稳定、长治久安。

(二)有利于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维护高校校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校园安全关系到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生活动等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学生作为教学教育培养对象,已成为平安校园建设的参与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就是抓住了平安校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因子,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了学生对校园安全重要性的充分认可,增强了学生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学生维护校园安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最重要、最依赖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冲击和浸染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开放虚拟的互联网为大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和负面影响。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信息,有的信息恶意诽谤、扭曲事实、颠倒是非,有的信息宣传金钱至上、贪图享乐思想,有些信息充满色情暴力、人身攻击、诈骗陷阱,大学生在社会阅历不足,缺乏信息鉴别能力和抵御能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吸引和诱惑,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甄别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安全思维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二、“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现存问题

(一)轻教育重管理,重视不到位

校园安全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高校都成立了校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统筹领导校园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协调落实相关安全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安全工作以安全管理为主,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安全工作检查、增加安全设施设备等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相对于大学生安全管理,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对安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制度机制支撑,人财物投入不够,大部分高校未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据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的学生接受安全教育年均少于4小时,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频率普遍偏低。[3]“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无法很好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挑战,无法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理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安全问题,无法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高校只有同样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通过提升学生安全素质这个关键,才能更好地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轻落实重形式,效果不明显

当前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主要依靠安全保卫、学生工作、团委等相关部门和院系开展,形成了齐抓共育的局面。各部门单位都能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保卫部门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器材使用、消防演练、安全视频播放、安全常识宣传等,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入学安全教育、安全协议签订、假期安全教育、毕业安全教育等,团委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安全知识等,院系组织安全主题班会、安全知识学习等。这些安全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安全教育形式,但有的教育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有的教育活动停留在布置层面,没有严格落实执行,存在走过场现象,活动成效不显著。“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安全教育,建设安全保卫部门网页或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安全常识、案例等信息,内容陈旧、单一,没有吸引力,网页的浏览量和信息的阅读量较低,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轻实践重理论,参与不主动

随着大学生安全教育预防效果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视安全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列为公共必修课,这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个人行为,促进校园安全稳定。但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场景体验和实训环节较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同时安全讲座、主题班会、图片展示、横幅宣传等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大多是安全知识,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学生参与度不够。这种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将导致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无法有效应对。“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仅仅是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通过互联网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布安全信息,内容陈旧,信息理论性强,涉及网络安全知识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实践的教育活动往往会使学生缺乏鉴别力,掉入网络陷阱, 给学生、家庭、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三、“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推进举措

(一)完善组织机制,加强安全教育领导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学校稳定运行、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充分认识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对安全教育的思想认同和重视程度,将安全教育放在同安全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安全教育。“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从顶层设计到过程管理到基层支脉逐层深入,构建系统科学的“互联网 安全教育”管理体系。[4]一是要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依托校级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领导,明确安全教育专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责任机制,明确各部门、单位安全教育职责任务,强化协调配合、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考评机制,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部门和个人年终考核、评奖评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联动,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实落细,确保安全教育一竿子捅到底,直接面对学生。三是要构建“大教育观念”。将安全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统筹思政教育资源和力量,促进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安全教育专业化、经常化和整体化。

(二)引导学生参与,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作为安全教育的对象,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安全教育效果,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已成为安全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要转变思路,勇于变革,切实增强安全教育吸引力。一是组织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计算学生学分。要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安全教育线上或线下课程,改变线下课堂知识灌输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互动、讨论,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监督线上课程学习时间和进度,优化课程考核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将安全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计入第二课堂学分。做到第二课堂活动融入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体现多样性、趣味性,如辩论赛以安全内容为辩题,相声小品类节目以安全案例为脚本,主题教育活动以安全为主线,制作安全知识微电影、动漫,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三是增加安全教育激励。如举办安全知识讲座、主题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设置答题抽奖环节,给予参与学生奖励。四是倾听学生需求。针对安全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网上互动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需求,听取学生合理意见和建议,使安全教育更接地气,更易于学生接受,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三)创新教育形式,增加安全教育实践

大学生安全教育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安全基本常识,还要帮助学生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但由于安全教育实践环节不足,安全教育理论化,应急演练形式化,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相关安全技能。“互联网 ”背景下,安全事故不再集中在传统的安全领域,但是学校的安全教育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校园安全领域,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仍然使用一套旧的教育模式运用于各类安全事故的解决,自然缺乏效果。[5]高校要组织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安全技能。一是要增加安全教育实训实践。做到安全教育实践常态化、规范化,如教育课程安排初级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灭火器使用培训等实践课时,分批次安排全校学生参与消防演练等。二是开发安全教育微信小程序。组织学生进行线上情景体验和虚拟演练,使学生在体验演练中接受教育,增长技能。三是开展突发事件情景演练。针对学校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在确保安全情况下不定期进行实景演练,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教育,并提出演练暴露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编辑演练视频上传网上安全教育平台,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学生安全素质。

(四)健全线上平台,拓展安全教育功能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要善于结合时代潮流,善用互联网工具,抓住学生需求,探索出适用于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6]高校要健全线上安全教育平台,完善平台功能,增强平台影响和作用,并积极利用互联网做好日常安全教育工作。一是建立安全教育工作群。利用qq、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年级群、班级群、学生组织群等,通过各级各类通讯群及时发布安全教育通知,宣传安全常识。二是健全安全教育线上平台。设计运营微信公众号,方便学生利用手机移动端学习,设置信息宣传、知识题库、案例警示、互动交流、一键推送等模块,并联系互联网商家进行合作。信息宣传上传各类安全教育检查结果、宣传片等;知识题库设置安全知识、知识考核等栏目;案例警示发布图文并茂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互动交流设置留言区和讨论区,反馈回复学生意见建议、安全疑惑等,邀请学生针对某一安全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上报身边出现的安全隐患;一键推送向关注公众号的学生发布各类重要信息;信息宣传、知识题库、案例警示均设置学习积分功能,每学期根据学生学习积分情况引入商家给予奖励。三是制作安全教育视频。联合校内外学生网红,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制作安全教育短视频,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性。

(五)组建管理队伍,维护安全教育阵地

目前,高校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主要是保卫部门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这支队伍除了开展安全教育外,还要完成课程讲授任务、旅行管理职能,无法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安全教育工作中。“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要在发挥教师工作队伍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资源,组建政治合格、品德优良、爱岗敬业并熟知学生上网特征规律的安全教育学生工作队伍,补充充实整个安全教育工作队伍。一是线下学生工作队伍。建立安全教育专门学生组织,根据安全教育的职能分类,划分学生组织对应的职责和任务;线下队伍在安全教育专门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随时随地上报校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并结合学校安全教育现状,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二是线上学生工作队伍。建立网上评论员队伍,根据学生的上网特点和习惯,划分各成员对应负责的网络区域;线上队伍主要是维护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在各区域结合安全热点发布安全提示贴文,吸引学生跟帖学习,并甄别网络空间学生发布的不良信息和不当言论,发帖予以正面引导,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三是强化队伍培训。定期组织两支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培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互联网常识和经验,提升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互联网” 安全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习近平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查国清、孙铭涛、赵宪铎、徐亚妮.基于体验式的“三位一体”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120.

[4]华雪君.“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9):168.

[5]曲泽鸿.当前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6]覃红.“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7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