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大,通过网络表达观点、诉求越来越多,网络舆情管理作用凸显,而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情,其网络舆情管理也存在的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并且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网民数量众多,其中以高校学生群体数量为最,高校学生有着其本身特殊性,而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的一部分更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更容易在网络发表不恰当言论或者受网络言论的影响,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维护校园平安稳定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舆情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群体事件,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实要求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并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的主阵地,成为了舆论形成的主要途径。任何信息,一旦在互联网初心,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开来。比如,当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拿他与2003年非典疫情对比可以发现,信息的传播速度有多快,当然信息的透明公开反映出了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的谣言,这些谣言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很容易信以为真,还好有关部门能够及时进行辟谣。这个例子说明,网络传播速度远在我们想象程度之上,一旦出现负面信息更是如此,我们有必要做好网络舆情管理。
其次,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有些信息未经证实,或甚至具有“黄赌毒”性质,他们在学生中大肆流传,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西方国家甚至通过网络渠道,通过负面信息颠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沦为西方扰乱中国的工具,一旦出现大的负面舆情,将会影响社会稳定,我们更有必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管理。
再次,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网民群体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虽然是高校群体的一部分,但是在文化基础上底子薄,基础差,判别是非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往往会从表面去理解看到的现象以及获取的信息,他们更容易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事件以及现实中的问题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很强的舆论阵势。比如我们学校出现的部分学生打架斗殴案例就是从网络上发酵并引起,学校有各色各样的交流平台,比如各种“xx墙”,贴吧等,学生在上边发表不利于甚至挑衅他人的言论,经过发酵,导致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影响校园安全和学生身心健康。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必须加强思政引领,加强学校舆情管理。
最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两重身份,即是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主体,又是接受网络观点的受体。部分学生虽然很少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但是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网络上的各种观点,学生交流平台虽然存在一定限制,主要集中在qq、微信以及各种直播软件,包括抖音、快手等,正因为平台较少,所以集中度很高,学生容易跟风与模仿,一旦出现不当言论就会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形成舆论压力。
(二)政策要求
教育舆情已经成为教育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首要举措,指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的位置。近几年,围绕着教育出现许多舆论事件,包括教师虐待学生,教授侵犯女学生,为留学生调宿舍等等,其成为社会舆论焦点,而大学舆情焦点占据约40%,我国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决策过程中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以教育舆情为教育决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国家决策角度,也必须要重视学校舆情管理。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扩招100万,而扩招的这100万学生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或在职人员,这部分学生社会背景、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他们对网络上各种事件的观点和看法也不一样,比在校青年学生更容易夹带入社会因素。由此,也必须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管理。
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等特征,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常规管理,比如纪律、卫生等等,对于网络舆情缺乏认识,危机预警意识不强,虽然目前网络舆情管理已经引起了高职院校的重视,但是重视程度不够,大多停留于表面,未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管理,管理力度不够,容易导致情绪化,网络舆情管理不当的话会被人利用甚至激发矛盾,诱发危机。在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是,有时候只是表面暂时解决问题,为网络舆情发酵埋下种子,更合理更有力度的管理方式有待研究。
(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混乱
高职院校对于网络舆情管理缺乏明确的部分,或者说缺乏有效的机制,有些学校归学生处的职责,有些学校归信息中心职责,有些学校归宣传中心职责,有些学校归安全处负责,有些学校归信访部门、思政部门、党建部分管理,甚至在有些学校内部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见,没有明确的归口部门,网络舆情发生的时候,各部门间互相推诿,没有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机制,导致出现负面舆情事件,影响学校稳定和安全。
(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方式简单
网络不同于其他渠道,网络舆情具有广泛性、多面性、直接性、突发性等特点,对于学校网络舆情的处理不能与其他简单的学生管理一样简单,在有些学校,网络舆情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就是监控、谈话、删除,处分学生,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00后,性格不同于其他年代,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个性,不能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我们必须得有专门的人员甚至是舆情管理工作队伍,从深层次上去明白舆情产生的原因,并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删除各种评论观点之后就结束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处理学生网络舆情上缺乏科学的机制。
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改进措施
(一)加大网络舆情管理力度
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上,不能等负面舆情事件发生之后才采取行动,这就会给舆情管理工作带来被动,学校必须主动参与其中,对于网络舆情最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就是主动去参与其中,只有主动参与才能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苗头,掌握舆情形成的原因、过程,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关注学生的贴吧、微信、qq等,深入到学生中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动态,主动去收取舆情信息,建立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更好地掌握情况,化解危机,解决问题,建立更加和谐的校园,使得校园更加稳定和安全。学校的辅导员、任课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另外有些学校设置校长信箱,还有些学校设置了校长接待日,我与校长共进午餐等,学校高层管理人员不时进入教室、宿舍、食堂,与学生亲切交流,这样也能及时获取舆情信息。
(二)明确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必须得到重视,学校必须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工作队伍。网络舆情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全学校的工作。必须各个部分密切配合,协调工作。网络中心负责监测网络舆情信息,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负责思政教育引导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一手信息,宣传部分负责对外舆情解释,安全部分负责学生身心安全等,各学校应该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一套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组成一支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从根源上处理好网络舆情,避免进一步发酵,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在社会上带来负面影响。
(三)改进网络舆情管理方法
过去的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大都简单粗暴,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看似当时解决了问题,但是为以后更大的问题埋下了隐患,过去的方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堵”,但是俗话说“堵不如疏”,所以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上,强硬措施不能一味采用,容易适得其反,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而不能采用暴力,要从学生的思想上认识上进行改进和提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高职院校在管理网络舆情的时候要注意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去引导,学校更应从各种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矛盾,从根本上将负面事件控制住,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用优秀案例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比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们的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甚至一部分医务工作者牺牲在抗疫一线,平时要多用类似的案例教育学生,增强其思想政治觉悟,从而更有效的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再有在进行网络舆情管理的时候要精准施策,一事一议,客观公正进行分析,以事实为依据,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针对问题立即财务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避免出现负面舆情事件。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专业人员积极配合,形成有效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从源头上发现舆情形成原因,针对舆情特点,精准施策,财务科学的应对方法。只有做好网络舆情管理,才能够未学校安全和稳定提供有效保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顾永惠.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现状调查及引导策略——以江苏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2]莫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
[3]王冬辉.自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发展现状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4]安述照,吴永琢,孙授卿.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