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新形势与新挑战,校园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高校校园安全不仅仅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本文从新时代背景出发研究影响高校安全风险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 校园安全 防范研究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的校园安全问题更显重要。做好高校校园安全的防控,既维护学生与家长身心健康,又使高校更好地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面对当前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与意识形态的对碰,本文从安全风险因素分析研究风险防控的对策,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常见的安全风险
综合高校近些年来的安全案例和自身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工作案例,高校校园常见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一下:
(一)学生人身伤害
学生从高中繁重的学业中过渡到相对自由的大学学习生活中,从相对封闭到开放的空间中,变得新奇与迷茫。学生个人的种种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常见的学生人身伤害主要有一下几方面:(1)校园欺凌。部分高年级学生或其他学生的暴力行为,致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报复致使他人死亡。(2)校外人身伤害风险。学生个人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学生外出就餐或与社会人员交往时发生冲突导致的人身伤害。(3)交通伤害。校内外学生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导致学生受伤或死亡。(4)校园火灾。高校校园或大或小的火灾事故一直不断,除造成财产损失外,还导致学生烧伤或死亡。(5)毒品灾害。近几年来,毒品犯罪出现向大学校园蔓延的趋势。2012年以前,朝阳法院尚未受理过高校在读大学生毒品犯罪的案件,2013年受理了1件,但2014年至2015年却飙升至20件。涉案大学生被告人21名,涉及罪名均为贩卖毒品罪,其中7起毒品交易行为甚至发生在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大学校园内。
(二)学生金融风险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不断地被发现或爆出被拉入传销组织,被诈骗等,如山东的徐玉玉案。尤其是校园贷的出现,给高校带来更多的不安全因素和社会负面影响。有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和裸贷等手段,诱导学生过渡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的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的后果。一些放贷机构对预期无法还款的学生,采取威逼、打骂、恐吓、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等非法手段进行催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影响到高校的正常教育和秩序,甚至造成了学生的自杀,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学生心理风险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焦虑、精神衰弱、忧郁、交流障碍、情感障碍等等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困扰,个别学生身患抑郁症导致自杀倾向或自杀的案例不在少数,也有个别学生孤僻偏执因琐事报复杀人,这些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了风险,也是当前各个高校面对的问题。
(四)学生意识形态风险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世界范围社会思潮激荡的局面,面对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高校也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冲突和较量的前沿。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向高校学生渗透,妄图用西方鼓吹的民主、自由、人权、宗教等腐蚀侵害学生,进而影响中国的政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冷静分析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清醒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维护高校思想的清流。
(五)校园流行性传染病风险,尤其是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高校流行性传染病发生的几率较小,但仍需重视,例如诺如病毒、甲流、肺结核以及近期出现的新冠病毒等。尤其近年来,在无忧无虑的“象牙塔”里,可怕的“艾滋”病毒正在以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蔓延。高校逐渐沦为艾滋病传播与泛滥的重灾区大学生正常委受艾滋病影响的重点人群,学生“染艾”人数迅速增加。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2017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年度新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7年的23.58%,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国际艾滋病10%的“重灾区”认定感染红线值。其中,性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在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已达81.6%,形势非常严峻。
二、高校校园发生安全风险的因素分析
纵观高校学生发生安全事件分析来看,多在于诱因。高校不再是单纯的封闭式管理的学校,而是半开放的小型社会。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三点一线,而是除了学习、能力提升外,还有更多的社会交往。
(一)家庭因素分析
家庭教育关乎着孩子的成长与成才,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也深刻影响着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生惯养,时时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对其他同学蛮横无理。父母不和睦,经常吵骂,极易造成孩子暴躁的心理倾向。父母离异,容易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所有这些,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都会成为学生安全风险的因素。
(二)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高校的学习生活正式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而自身的阅历少,意志不坚定,易受社会上各种因素和诱惑的影响,导致自身受到伤害或致使其他学生受到伤害,造成校园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高校管理者忙于救火灭火。
(三)社会因素分析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期,新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各种不安定的因素随风而起,加之外来敌对势力思想意识的侵蚀颠覆,使得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信仰、价值观等出现了偏差,过分追求金钱利益,舍去自身道德与社会道义,而且还显得理直气壮。不仅影响了家长,而且慢慢侵染着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成为高校学生发生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
高校周边的社会环境,也是学生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校园周边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网吧、酒吧、ktv等都是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与吸毒的主要场所,校园贷、网贷、裸贷等金融方面的风险。
(四)学校学生安全管理队伍因素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大学生辅导员和学校保卫干部,辅导员专职从事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个别高校辅导员的配置还不到位,师生比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较多,安全、卫生、心理等关注不够,往往出现隐患时才发觉,处处被动救火。尤其现在新媒体时代,更需要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功能,提高网络信的甄别能力与应急能力。
三、高校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研究对策
从校园常见的安全风险以及风险因素分析研究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来避免学生受到伤害,维护学生安全与稳定。
(一)建立健全高校校园安全保护机制
高校是半封闭的特殊性质的小社会,不断为国家输送各类人才,但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需要由专门的相关校园保护法保护师生安全,维护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例如,制定相应的金融方面的法律,禁止网络借贷平台向高校在校生提供借贷,避免学生受到金融诈骗,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
(二)完善校地警共建机制
校园安全风险不仅是高校的职责,也是政府、公安机关的防范职责。虽然目前有个别高校与地方进行校地警共建,例如滨州学院,但还不完善,需进一步完善校地警共建机制。首先,当地公安机关进一步监督指导校园保卫部门工作规范;其次,加强对学校安保队员的培训以及技防物防的技能指导;再次,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侦查排查,定期公布校园学生的风险指数,协同高校保卫处做好学生大安全防范工作;最后,组织对校园的日夜巡逻制度与网络信息反馈制度,与校园安保合作,强化对校园治安秩序的巡查,威慑不良社会人员。
(三)强化校园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作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要从新生入学等着手分析学生的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及学校因素对高校校园安全带来的风险,全力做好校园的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完善师生配置比,将安全拓展到课堂中,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的工作,全校教师都有责任将安全放到课堂中来。同时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途径、多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塑造健康向上的学生群体。
(四)组织卫生知识宣传与培训
结合近年来高校发生的流行性传染病以及染“艾”学生人数增加的现状,高校应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及时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利用新生入学、知识讲座、展板宣传、新媒体等手段开展流行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使学生了解掌握预防的方法及自救措施,将流行性传染病拒绝校门之外。同时做好防“艾”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不再避“性”不谈。性知识的滞后才是高校沦为艾滋病重灾区的根本原因,所以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与卫生部门共同配合,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并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力量,高等教育面临着的新形势新需求,高校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就显得更为重要。做好高校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有助于维护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助推学校的各项事业改革,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转,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促进国家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丁昕.高校校园安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郑长虹.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风险控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5.
潘彤光.高校校园安全风险因素探究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职工法律天地,2016.